2006年6月30日 星期五
2006年6月27日 星期二
2006年6月4日 星期日
張雨生40歲生日
9年了
那是我第一捲卡帶
第一首知道的流行歌曲
第一部買回家的電影(七匹狼)
第一次看的八點檔(六壯士)
當時我還小 只記得"我的未來不是夢" "永遠不回頭"
1997年 我16歲 剛上高一
我的人生才要開始 寶哥卻已經先走一步
在那個年代 很多年輕人的第一張專輯都是"天天想你"
我聽天天想你 聽烈火青春 看七匹狼
那時候我才國小
我不懂什麼是偶像 但是我喜歡他的聲音
寶哥當完兵回來以後 台灣的歌唱圈已經起了很大的變化
但是寶哥依舊堅持他的創作路 既使唱片賣的不好
他的歌當時聽起來前衛 不合大眾口味
但是在他走了之後的這幾年 那些歌卻越聽越有味
聽到他出車禍的消息
看著電視上他的好友跟歌迷們不眠不休地為他祈禱
我不能去 我只能在心裡默默給他力量
但是大家的努力終究落空 寶哥再也沒有醒來
我漸漸長大了 對於流行音樂也漸漸有點心得
但是 我再也找不出一個像寶哥那樣的聲音
那樣的清新 那樣的嘹亮 那樣的充滿生命力
還有在歌詞中字裡行間那一幕幕宛若活起來的文字
現在的小孩子 我為他們哀悼
因為他們可能一輩子都見識不到一個真正的歌手
現在的我們 為自己慶幸
因為我們都經歷過那個有寶哥的年代
9年前的11月 讓很多人傷透了心
對照現在的歌壇
感嘆說有才華的人總是走的特別早
去7-11買一罐可樂
寶哥 生日快樂
-----
2006年6月3日 星期六
為什麼人不如狗
一個孩子說得好:「狗狗不會咬牙切齒的罵我 為什麼這麼笨。」……
洪蘭
朋友的寵物死了,哀痛逾恆,幾乎不能工作
有一個嘴快的朋友勸她說:「不要這麼難過,不過是隻狗而已。」
她大怒,拂袖而去
朋友不解的對著我們說:「我錯了嗎?我錯了嗎?難道大黃不是一隻狗嗎?」
從演化的觀點來看,他沒有錯
演化的目的是把自己的基因傳下去,狗跟我們的親戚關係很遠
因此對演化學者來說,人會寵愛動物是很不可理解的
尤其美國竟然有寵物醫療保險,一年花六億美金看獸醫
有一份調查發現,有33%的狗睡在牠主人的床上,有40%的人替他的寵物過生日
67%的人將寵物相片掛在牆上或擺在床頭,甚至有人不顧自己性命衝進火場去救寵物
科學家對人的英雄式利他行為都已感到困惑,對人如此寵愛跟自己無血緣關係的動物自然就更難理解了。
有一個理論是說寵物是「寄生者」(parasites),寄生在父母子女的依附機制(attachment)上
因為人有「被需要」的需求,寵物填補了人類感情上的空虛
許多養寵物的人的確把寵物當孩子看待,連對牠們講話的方式都相似
但是最主要的是寵物無條件的接納與效忠主人
朋友說,她一下班,還未進門,大黃的尾巴就搖得像電風扇一樣
待她一進門,大黃就撲上前來歡迎她,舔她的手,圍著她轉,讓她知道牠是多麼高興她回來了
她心情不好時,大黃會靜靜的偎著她聽她訴苦,不會跟她說:「我早就告訴過你了,誰叫你不聽我的話。」
她出門時更不會嫌她穿著不得體,化妝太濃……
換句話說,大黃給她的只有支持,沒有批評
其實,我們應該要好好檢討一下為什麼人不如狗
我們眼中常常只看到別人的缺點,不能全心全意去接受別人對我們的好,更不能全心全意去回報人家。
美國現在有許多州用狗來幫助閱讀有障礙的孩子,效果非常好
雖然狗不識字,不能糾正孩子的錯誤
但是狗兒靜靜地聽孩子朗誦課本,一遍,兩遍,三遍,絲毫不露出不耐煩的表情
更不會因為孩子犯錯而吹鬍子瞪眼睛,讓孩子心生恐懼
研究者發現許多閱讀障礙的孩子是對自己沒有信心,不敢唸出聲,越不敢唸就越不會唸
當沒有人批評時,他們逐漸朗誦到會背誦,神經迴路連接越多次,迴路就越通暢,最後就克服了閱讀的恐懼
一個孩子說得好:「狗狗不會咬牙切齒的罵我為什麼這麼笨。」
孩子是很敏感的,大人臉上細微的不耐煩表情,他們馬上可以感受到
孩子其實像寵物一樣,都很希望取悅大人
或許我們應該反省一下,為什麼我們對跟自己有血緣關係的子女的接納程度
會不及一個沒有血緣關係的寵物?
資料來源【2006-06-01/聯合報/E7版/聯合副刊】